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

全球汽车资讯网

向产业转型借东风 中国汽车品牌闯出向上新路子

2022-1-20 09:07| 发布者: wdb| 查看: 243| 评论: 0|来自: 全球汽车资讯

摘要:  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强劲势头,中国品牌业迎来了乘风破浪、扬帆出海的历史性机遇。  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54.3万辆,同比增长23.1%,市场份额达44.4%,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 ...

 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强劲势头,中国品牌业迎来了乘风破浪、扬帆出海的历史性机遇。

 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54.3万辆,同比增长23.1%,市场份额达44.4%,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。其中,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47.6万辆,同比增长1.7倍,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.3%。

  出口方面,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,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.5万辆,同比增长1倍,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.7%,比上年提升3.7个百分点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,2021年共出口31万辆,同比增长3倍。

  “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,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。“付炳锋介绍说,不仅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,更在“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”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。“我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,正向汽车强国迈进。”

  对此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会长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深有感触。

  在他看来,中国主流汽车品牌已经取得长足进步,一是技术能力已经全面构建,从整车、车身、底盘、发动机到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已完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;二是产品创新持续不断,中国品牌已经形成了造型美、颜值高、技术配置高、新技术应用多等品牌特征,满足了中国市场消费者升级的需求;三是中国品牌汽车的质量达到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国际品牌,主流品牌的千车故障率已经超过国际品牌的平均水平。

 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,与外资品牌相比,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纯电动车上发力较早,在产品研发、质量验证以及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布局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。

 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、续航里程的提升等,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,新能源车市已进入了真正的市场化阶段。而在终端消费日渐活跃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闯出了一条“销量上升、品牌向上”的新路子。

  “中国品牌要抓住未来3-5年发展的机遇期,加速在新的赛道上突破创新,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助力品牌向上,促进汽车产业的良性竞争发展。我相信,未来10年将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。”朱华荣自信地表示,中国汽车品牌效率高、服务好,在许多方面优势明显。

  朱华荣建议说,首先,中国品牌要从战略上加速战略转型或能力重塑,抓好智能化、电动化、低碳、出行服务、科技公司等战略转型机遇;其次,产品要加快向智能化、电动化、网联化、轻量化、健康化方向发展;然后要加快品牌营销变革,向中高端市场进军;最后,中国汽车品牌要强化“走出去”战略,加速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拓市场。

  为了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,加快汽车强国建设步伐,在工信部指导和支持下,2021年中汽协组织开展了“看见中国汽车”-2021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。据了解,“2022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”将以“技术突破与创新”为主线,选择产业和行业有代表性的传统及新创品牌参与,全面展示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赛道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。

  有分析认为,合资品牌、外资企业明后年将集体加大产品攻势,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2022年退坡,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大洗牌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品牌汽车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,努力做高、做强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,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正向认知和信心。

 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汽车产业如何继续克服诸多不利的条件,实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,这注定将是贯穿2022年的重要看点。 付炳锋表示,有5大利好因素支撑持续稳增长局面:“一是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,保障了汽车市场持续增长;二是汽车市场潜力巨大,需求依然旺盛;三是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,由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逐渐减弱;四是伴随芯片短缺逐渐缓解,汽车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;五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,进一步推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。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20%的规划目标很可能会提前实现。”

  “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产业链长、涉及面广、国际化程度高。当前又处于技术变革、生态重塑的关键时期,保障稳定运行、推动转型升级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。”正如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所说,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稳定,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在加大,“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、创新思路、推动发展”。

  “大河有水小河满,小河有水大河满。”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有了更多高质量新车供挑选,才能满怀希望地拥抱更美好的生活;而对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自主品牌来说,打造让消费者更喜欢买、更放心用的新车,不仅直接决定产业升级、企业转型的成败,也将带动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经济“稳”的基础和“进”的因素持续累积,同时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