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篇,最重要的科学普及科学普及MCU和SoC的关连。
从2021年初最初的“缺芯”,到日前为止还无十足缓和。而一台惯例车子上少则有40多个芯片,多则达到150多个。另外,一台新燃料车子上要超越300颗芯片。
那末,“缺芯”缺甚么?恐怕好多人说不上来。
实质上,车子上缺的最重要的是ECU,而从更根基、更微观的层次来讲,缺的是MCU(Micro Control Unit,微操控单元),也便是所谓的单片机。
容易来讲,MCU便是在CPU(这种就不用解释了吧?)的根基上,增添了存储器RAM和ROM、计数器/定时器及I/O接口,将他们集成在一块,造成“芯片等级的芯片”。是以说,MCU是惯例车子最为经常使用的芯片。
而随着计算要求越来越不业余化,将CPU、GPU、DSP、NPU等不同类别的芯片,外加上接口、库存等电子元件,就构成了通俗称呼“片上体系”的SoC(System on Chip),造成“体系等级的芯片”。最典范的例子便是特斯拉的FSD,一颗CPU+GPU+2×NPU的多核SoC芯片。
是以,SoC是MCU集成度更高的结果,功效愈加繁杂,资源应用效能更高。可是,咱们要晓得的是,SoC和MCU在进行趋向上是甚么关连?未来SoC是非是会十足替代MCU呢?
MCU“开挂”
IC Insights全新的《麦克林汇报》指明,2022年全世界MCU的市场出售额将增添10%,市场范围有望达到215亿美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此中,本年车子MCU的增添将超越其它许多数末端市场。
就像指标数据资本的调研指明的,从资本市场来看,MCU之前市场体积总计只是100亿国民币,但此刻,仅一级市场Top6的MCU公司全新估值总和已超300亿国民币,玩家中更不乏大批切入MCU营业的到市场企业。
另外,产业级MCU对没有线接连、环境感知、精确操控、电源治理、人机交互等功效不停提议新要求,同一时间,物联网(IOT)也带来更多的MCU增加数量要求。换句话说,是周全开花的局势。
依照指标数据资本董事总经理王逸非的看法,2022年是第二轮资产周期的起始年,“资本的故事主线”是高度智能化、电气化的下一代车子,以及最新电子电气架构下的增加数量功效、增加数量技艺、增加数量市场。
其焦点驱动要素有两个:第一,电气化底盘的普遍将为下一代智能车子奠定架构根基;第二,各大车厂鉴于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公布的平台,将在2022年底~2024年有产物分批到市场。
另外,2025年后市场在售车型很可能将周全铺开。这两大资产链增加数量红利均为万亿元的量级。如许使人眼红的蛋糕,此中,小小的MCU将起到很要害的效用。
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顶级征询顾问池宪念也很含蓄地向媒体显示,智能电动时期的趋向下,车子电子电气架构重构,所需的MCU数量和单价均会提高,MCU要求也会随之产生浮动。
同样,依据IC Insights的预测,2021~2026年时期,MCU的平均售价将不停上升,复合年增添率(CAGR)将达到3.5%。另外,这时期MCU总出货量将用3.0%的复合年增添率增添,估计到2026年MCU总出货量将达到358亿片。
自然,还不是全部的MCU全能享受这种红利。未来五年,32位MCU的出售估计将用9.4%的复合年增添率增添,到2026年将达到200亿美元。同一时间,4/8位MCU的出售额,以及此刻正那时的16位MCU的出售额,都将失去增添的能源。
为何呢?前面说了,车身架构集成拉高了车厂对MCU的要求,是以,8/16位中低端MCU没再有投资机会(比亚迪对此有何感想呢?),投资的重心根本全在32位MCU,以及还在研发阶段的64位MCU。
与MCU蓬勃进行同一时间的,是SoC芯片同样在日新月异域迅速崛起。只是,许多数的文章无讲明的是,SoC芯片尽管是MCU的进级版本,可是为何SoC芯片大进行的同一时间,MCU芯片同样在上量?
这边面本来就涉及到“域操控器”的难题。
从MCU到SoC
由于,日前车子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好从大批ECU的分布式,向域操控器、中央计算单元的聚集式架构转变,而从分布式转嫁到聚集式,是一种革命性的浮动。
换句话说,这也是车企拿回操控权的一场“内卷”。而且,受益于由分布走势聚集的趋向,域操控器市场可以迅速增添。
据盖世车子探讨院预测,2025年,自动驾驭域操控器出货量将超越400万台套,智能座舱域操控器出货量将超越500万台套,复合增添率估计在50%以上。
而域操控器日前大致可行分为底盘、能源、车身、座舱、自动驾驭(ADAS)五大域,或许整合成车控VDC、智能座舱CDC、智能驾驭ADC三大域。而负责自动驾驭的域操控器是焦点,其本质是一块SoC等级的芯片。
不同于以CPU为主的MCU芯片,SoC芯片集成了CPU、AI芯片(GPU/FPGA/ASIC等构造,芯片算力的最重要的来自)、深度学习提速单元(NPU)等若干模块。
更要紧的是,MCU的百兆级的料理速度,远远没有办法与SoC的G级料理速度相提并论。是以,域操控器采纳SoC芯片成为主流趋向。
从日前车企的做法来看,以SoC芯片为代表的高功能硬件会首先上车,以“硬件预埋”的方式帮助实现“软件定义车子”。例如来讲,小鹏车子在P7车型中预埋Xavier芯片、14个摄像头等的形式,为延续L3级自动驾驭留住进级体积等。
况且,这种范畴曾经集中大批玩家,尤其是ADAS域操控器范畴,像英伟达、高通、恩智浦、Mobileye、TI等国外厂家,以及华为、地平线、黑芝麻、芯驰科技等国家内部厂家。
国外厂家中,自动驾驭范畴的“王者”英伟达,早在2015年就公布了NVIDIA Drive系列平台,今后差不多是每年英伟达都要革新一至二次Drive平台,每隔两年发表一款车规级SoC芯片。
2020年,Xavier芯片算力为30 TOPS,2022年量产上车的Orin算力一跃至254 TOPS,而其对应的智能驾驭域操控器算力可达1000 TOPS以上。而鉴于Orin开发的车型,像理想车子的X01、蔚来车子的ET7、智己车子的L7等,全在整装待发。
国家内部厂家中,地平线早就发表了面向L3级以上的征程5芯片。日前已知将装载征程5芯片的车型有最新哈弗H9、荣威新型RX5以及一汽红旗、理想车子的多款车型,自然功能如何另有待认证。
而在生产工艺方面,SoC芯片制程曾经由28nm迈向16nm、12nm,甚而是7nm、5nm的争夺。例如,本年1月高通就显露,其骁龙Ride SoC将用5nm制程塑造,成为业内首款5nm制程自动驾驭芯片。
那是非是SoC会十足替代MCU呢?谜底是,还不是。终归,MCU是通用型的,而SoC是侧重更详细的利用范畴。
黑芝麻智能市场总监黄莹叮嘱咱,“SoC的迅速增添来源智能化的普遍,SoC具备发展繁杂运算的能力,可行说是车子的‘大脑’,给使用者更没有问题智能体会。而从车子里面芯片总量来看,MCU日前在车身操控等步骤仍是具备十分要紧的效用,这种部分则不会被SoC取代。”
MCU的架构之路
然后的难题是,MCU何以越战越勇?
实质上,MCU从上个世纪70年代公布,于今已有50好几年的历史。从架构来讲,经验了从INTEL的8051进行到AVR(哈佛构造)再到各家自定义架构,直至现在广大用于32位通用MCU的ARM架构的历程。
依据总线或数据暂存器的宽度,MCU划分为4位、8位到32位(未来64位)。此中,8位MCU事业频次在16~50MHz之中,16位MCU事业频次在24~100MHz之中。而32位MCU事业频次许多在100~350MHz之中,此刻是MCU市场主流。
MCU当前的竞争格局造成最重要的是架构浮动加上并购整合带来的。此中的主导者,自然便是英国的ARM,在国家内部叫做安谋华夏(推荐ARM的话,可行写一本书,是以省略哈)。2007年后,ARM架构最初爆发而且快速占领了32位MCU市场。
本来,近年ARM有映入车子范畴的强烈意愿。然则,欧洲和美国两大车子市场的车子芯片巨头十分强势,ARM的IP难以映入。因而,ARM寻到华夏这种突破口,2018年底,亿咖通和安谋华夏等企业一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,是以,ARM应当好好感谢华夏市场哈。
回转来说,ARM在RISC(精简指示集体制)的位置越发夯实。业内有一个段子,说各大MCU厂家公布新品的速度,曾经赶不上ARM公布新架构的速度。
在其Cortex-M55公布仅半年以后,ARM又发表了最新Cortex-M85料理器,同一时间还公布了新的物联网周全解决方案,包括采纳Cortex-M和Cortex-A(最重要的面向通用料理利用市场,像智能电话、搬动计算平台等范畴)的全新Corstone子体系和ARM虚拟硬件……
这边容易推荐下,日前ARM Cortex依据利用范畴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系列,区别为Cortex-M、Cortex-R与Cortex-A系列(功能及繁杂度由低到高)。
此中,车企所用的MCU最重要的是Cortex-M系列料理器,包括Cortex-M0、Cortex-M0+、Cortex-M1、Cortex-M3、Cortex-M4、Cortex-M7等若干类型。
自然,ARM非是高枕没有忧。源于遭到ARM内核高昂受权费的作用,好多MCU厂家最初转行或入局RISC-V内核MCU。无偿、十足开源,RISC-V内核就像起初的LINUX,进行趋向十分喜人。
RISC-V具备袖珍化、低能耗的特色,而这关于镶嵌式利用可能至关要紧。而且源于RISC-V是一种新兴范畴,国家内部外MCU厂家在上面的技艺和生态差距适中,因而RISC-V也成为国家内部MCU新的驱能源。
这方面,有爱普特微电子公布的鉴于RISC-V内核(平头哥玄铁E系列)开发的32位高功能高可靠性MCUAPT32F1/7。另有先楫半导体 HPM6000系列旗舰产物HPM6750(双RISC-V内核),还创下了MCU超出9000 CoreMar和4500以上的DMIPS功能新纪录。只是,仍是那句话,有待认证。
国产MCU现状
最终说一下,在前五大国外厂家CR5主导(据2019年CSIA数据,CR5达74%;而据IC Insights统算,2021年CR5提高至82.1%,产业格局进一步聚集)的国家内部MCU市场,国家内部厂家也在渐渐崛起。
自然,除了地平线、黑芝麻等SoC芯片厂家,实质上国产MCU厂家们此刻还许多聚集于中低端市场。
国产厂家日前最重要的采用的突围形式,仍是做小做精,从细分范畴切入,以时效和价值为驱动,从专用范畴做起进驻产业消费者,不停提高产物的功能和稳固性,接下来迈向通用范畴。
依照中金企业的剖析,在车子范畴,国产MCU厂家的产物最重要的聚集于车窗、照明、冷却体系等相对容易的操控利用上,日前仅比亚迪半导体、杰发科技、赛腾微电子、芯旺微、国芯科技等少数公司实现车规级MCU量产。
就拿比亚迪来讲,从2007年映入MCU范畴,2018年公布第一代8位MCU芯片,2019年公布第一代32位MCU芯片,本年3月公布车规级8位MCU BS9000AMXX系列,芯片用的仍是S8051内核,主频最高为24MHZ。尽管不停在突破,然则离巨头的差距还“略远”非是?
那末,为何车规级MCU技艺壁垒那么高?
最重要的是车用MCU的请求十分严苛:
例如,良率请求小于1DPPM;事业温度区间范畴宽,请求在-40~125+℃之中;事业生命请求超越15年;需经过特定的资质验证,包括AEC-Q100可靠性准则、适合零失效的供给链品质治理准则IATF 16949规范、适合ISO26262准则的ASIL功效平安确保等级(严刻水平从低到高)。
除了认证步骤难以开启全车厂的缺口,中金企业调研以为,在全个生态环境建造上,多半国产MCU公司还停留在开发板、烧写器和根基固件库上,在开发环境(IDE)、实时操作体系(RTOS)方面,依然依托第三方更高层利用的支撑。在生态环境层次,国产MCU公司与世界MCU大厂相距甚远。
只是,这两年MCU缺货潮激发供给危机,加上美国的制裁,国家内部优先MCU厂家迎接进行机缘。况且,随着原土整机厂赐予国家内部MCU厂商的认证机会增多,国家内部厂家有望经过不停加强MCU的产物竞争力,实现产物销售数量与市场份额的提高,一句话,“前途是光明的”。
更多车子新闻关心咱们。
最新评论